馬英九政績353
〔摘要10.31.2010 蘋果 王家俊】有一名網友afl5b(威寶)前天在台大批踢踢(http://telnet://ptt.cc)八卦板爆料,本月28日他到防檢局辦事時,拍到某張防檢卡上的「Point of Entry」(到達地)欄竟然蓋了「TAIWAN, PROVINCE OF CHINA」(台灣,中國的一省)戳記。
見政府自我矮化至此,他則破口大罵:「有夠OOXX,台灣人為什麼要貶低自己?!」
防檢局長許天來、防檢局新竹分局長施泰華第一時間均表不知情,經《蘋果》提供照片後坦承疏失。
輸掉寬頻布建,就有「文化亡國」之憂 〔中國時報社論2010.10.31摘要〕台灣的寬頻舖設比例在近年來進展緩慢,而星、港、韓等地在近年卻突飛猛進,相形之下台灣寬頻布建已經落居四小龍之末。
有人將台灣寬頻布建的遲緩歸咎於中華電信,因為寬頻的「大水管」終究操在中華電信手中。當中華電信對於寬頻申設收費昂貴時,民間的布建速度當然就快不起來。
但是中華電信只是交通部轄下的一家公營公司,固網寬頻舖設關乎台灣的整體數位政策。寬頻布建,是國家資訊網建設的起點,它涉及數位匯流、三網合一、雲端商機等重大產業利益。
這些資訊網路的硬體布建,相當程度決定了網路上的軟體發展誘因。一旦台灣因硬體布建落後,而在文化、電視、電影、資訊、電子書、電子商務、資訊安全、雲端儲存等各方面都處於落後時,那麼台灣就面臨一個「文化亡國」的危機。
在數位時代,誰掌握硬體平台,誰就控制了軟體內容。網路背後所涉及的文化主體爭奪,關鍵就在於此。
大家都知道,全世界最權威的百科全書,是大英百科全書。該書在上個世紀末還是以紙本發行,一套售價一千五百美金。在電子資訊發達之後,微軟公司買下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百科全書公司Encarta的版權,將它全數掃描為光牒,使之以不到五十美金的價格向外販售。
短短數月之內,該版「不權威」的百科全書大賣,而大英版「權威」百科全書全面滯銷。當全世界各地人民都買微軟版百科全書時,越來越多的人都以微軟百科所載內容口耳相傳,久而久之,還有誰認為大英版是「權威」的版本?就這樣,大英百科全書的正確性與權威性,就被擁有網路優勢的微軟版給搶走了。
維基百科的搜尋是免費的,也採取開放的態度,採納全世界各類專家的修正。於是,維基百科等於是利用網路的雙方溝通特性,促成數億網民共同來修正更新其內容。維基百科其權威性絕不亞於大英百科全書。誰掌握數位平台硬體,誰就掌握數位內容。
大略看出網路資訊平台的威力,如大英百科這樣的老字號權威工具書,都不敵網友的全面攻堅。網路寬頻布建的越廣,軟體業者利用平台所能創造的利潤與商機就越大,久而久之就能激發出豐碩的軟體內容。
相反的,如果平台搭建緩慢,則國內人民只好去他地的平台搜尋利用,不但把大好商機送給別人,甚至可能對文化內容的詮釋權全面繳械。到了那個地步,再做改變也來不及了。
資訊產業原本是台灣最大的優勢,我們若是不把握、不積極,將來不但可能輸掉產業先機,也可能輸掉文化。行政院必須要扛起責任,要求NCC、科技組、文建會、交通部,趕緊謀求補救。